如何评估戒赌支持小组的效果?
当赌桌的灯光渐渐暗去,筹码不再飞舞,有些人仍困在心理的“赌局”中。为了帮助这些人走出泥潭,戒赌支持小组(如匿名赌徒 Gamblers Anonymous、社区自助小组等)正逐渐成为戒赌路径上的重要助力。那么,问题来了:这些小组真的有效吗?又该如何科学评估其成效?
一、小组的“治疗力”:不仅仅是“聚在一起聊天”
戒赌支持小组通常提供以下功能:
- 情感支持:减轻羞耻感与孤独感。
- 行为矫正:通过群体压力,抑制冲动行为。
- 认知转变:改变对赌博的认知误区,如“再来一把就能翻盘”。
但是,正如健身不是单靠办张卡,戒赌也不是简单地“加入小组就好了”。支持小组的有效性需要被系统评估。
—
二、评估戒赌小组效果的五大核心指标
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维度来评估支持小组的实际成效:
维度 | 评估方式 | 示例 |
1. 戒赌持续时间 | 是否连续戒赌3个月、6个月、1年? | 统计复赌间隔 |
2. 心理健康改善 | 抑郁、焦虑、冲动性评估问卷对比 | 使用GAD-7、PHQ-9等量表 |
3. 生活功能恢复 | 是否重返工作、修复家庭关系? | 收入、就业率、家庭评分 |
4. 群体粘性 | 出席率、留存率、主动发言频率 | 记录签到次数与发言量 |
5. 自我效能感提升 | 参与者对“自控力”的主观评分变化 | 010分自评量表前后对比 |
🧠 小贴士:研究发现,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与复赌率下降显著相关。(Bandura, 1997)
—
三、实证研究:数字背后的“救赎力量”
为了更加科学地评估效果,许多学术研究采用量化分析法。以下是一个模拟数据示例,展示参与支持小组后的变化趋势:
图表:支持小组成员复赌率对比(单位:%)

图表显示,参与支持小组者的复赌率在一年内显著下降,而未参与者则基本持平。这正是群体心理支持在行为改变中的价值体现。
—
四、案例分析:从失败者到“组长”的逆袭
小王,34岁,前IT工程师,连续3年沉迷博彩APP。被裁员后负债近百万。一次偶然机会,他被朋友带入一个线下戒赌小组。“最开始我根本不信有什么用,只是想混个陪伴。”
三个月后,他主动申请主持例会。六个月后,他协助发起了另一个社区分组。他在访谈中提到:“我终于不是一个人了。别人理解你,比你想象中重要得多。”
这类故事不是孤例。来自澳大利亚的Gordon Moody协会数据显示,有强参与度的戒赌者,成功率提高约40%。
—
五、评估中也要“避坑”:常见误区盘点
误区 | 正确理解 |
“人多就有效” | 人多未必好,关键在小组互动质量与心理引导 |
“出勤高就代表康复” | 有些人机械出席但心理并未转变 |
“一次 relapse 是失败” | 复赌并不等于失败,而是康复路径的一部分 |
专业治疗师建议,评估应长期追踪,并结合定量与定性方法。
—
六、结语:从赌桌回归人生舞台
赌博成瘾并非一朝形成,也不会一夜消除。支持小组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类似“中场修整站”的角色,为那些试图自救的人提供心理补给与行为导航。
如果你或者你身边的人正挣扎在这条道路上,不妨尝试加入一个真实、持续、包容的戒赌小组。而评估这些小组是否真正帮助了你,不只是用“有没有再赌”来判断,而是看你是否逐渐重拾了生活的掌控感和希望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