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处理戒赌者的负面情绪?
在电影和电视剧中,赌徒往往是故事的推动者:他们一掷千金、输得精光、痛哭流涕,最后总要迎来“觉醒”的那一刻。但在现实生活里,戒赌的过程远比荧幕呈现的更艰难。戒赌不仅仅是对金钱的重新掌控,更是对情绪的持久抗衡。尤其是负面情绪——愧疚、焦虑、孤独、无力感——常常像暗涌一样,将戒赌者一次次拉向深渊。那么,如何科学又人性化地处理这些情绪?
一、情绪不是敌人,而是信号
戒赌者常常因为过去的亏损而自责,甚至陷入“我毁了一切”的恶性思维。事实上,负面情绪本身并不是要“打败”的敌人,它们更像是内心的警报系统。愧疚提醒我们要修复关系,焦虑提示我们要重新规划未来,孤独则在暗示我们需要建立新的社交圈。
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“情绪再评价”(reappraisal),简单说,就是换一个角度看待情绪。例如,将“焦虑”理解为身体正在为应对挑战做准备,而不是失败的先兆。很多成功戒赌的人,都是从承认情绪开始,而不是否认它。
二、替代性的情绪出口:让“赌性”转化
赌博带来的快感,不只是金钱游戏,更是大脑奖励机制在起作用。当戒赌者突然抽离这种强烈刺激时,生活容易显得乏味,负面情绪随之而来。
在这里,找到“替代性出口”格外重要。比如:
- 运动:长跑或健身能带来内啡肽分泌,与赌博的刺激有某种相似的“爽感”。
- 策略类游戏:如围棋、象棋、解谜类桌游,既能满足“博弈”的心理需求,又不会造成金钱损失。
- 创作:写作、绘画、音乐表演,都是让情绪得到健康释放的途径。
曾经有位香港演员在公开场合坦言,自己因赌博一度负债累累,最终靠练书法和太极拳稳住心态——这其实就是找到替代出口的典型案例。
三、重建社交:孤独是复赌的温床
戒赌者往往会因为羞耻感而切断社交关系,但孤独感却是复赌的最大风险之一。娱乐圈里有不少艺人复赌,就是因为在孤立中再度寻求刺激。
一个实用的方式是加入互助小组,如“戒赌匿名协会”,在那里,个体会发现“原来我并不孤单”。或者主动与家人、可信赖的朋友分享阶段性进展,让“被理解”的体验抵消掉负面情绪的侵袭。
四、专业干预:负面情绪需要“外部支撑”
不少戒赌者会出现焦虑症状、抑郁倾向,甚至伴随冲动控制障碍。这时,寻求心理咨询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,不是软弱,而是必要。就像明星面对负面新闻时会聘请专业公关一样,戒赌者面对情绪风暴,也需要专业的“情绪公关”。
认知行为疗法(CBT)和正念疗法,已经在许多临床研究中被证明对戒赌群体有效。娱乐圈中,不少艺人也公开分享过自己如何靠心理治疗摆脱成瘾阴影,这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示范。

五、小结:与情绪“共舞”,而非“对抗”
戒赌并非一场单纯的斗争,而更像是一场与自己长期的共处练习。负面情绪会来,也会走,关键是能否把它们当作路上的石子,而不是前方的悬崖。找到出口,建立社交,接受专业支持,才是让生活重新充满乐趣的关键。
毕竟,娱乐的真谛,不是赌博桌上的虚幻快感,而是能在清醒中,找到一种真实而持续的快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