诈骗中心蔓延至东帝汶,联合国警告区域风险升级
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(UNODC)于9月11日发布警告称,电信诈骗中心已从老挝、缅甸、柬埔寨和菲律宾等地进一步扩散至东帝汶,并与该国新设立的自由贸易区存在关联,显示区域诈骗网络正在进入新一轮扩张期。
东帝汶首次被点名
东帝汶警方于8月底突袭欧库西特别行政区的一处疑似诈骗中心,拘留了30余名未持工作许可的外国人,涉及印尼、马来西亚和中国籍人员。但目前尚无法确认这些人是否为人口贩卖受害者。
欧库西是东帝汶境内的一块飞地,当地政府于去年12月设立“欧库西数字中心”自由贸易区,旨在吸引投资发展经济。然而联合国调查显示,一些可疑公司已借机入驻,从事与诈骗网络相关的业务。
与跨国黑帮挂钩
UNODC特别指出,部分入驻公司与东南亚赌博产业及跨国黑帮存在联系。报告提到的一家在线博彩公司与柬埔寨赌场网络有关,其幕后老板为柬埔寨商人,并与受美国制裁的14K三合会头目尹国驹(“崩牙驹”)存在牵连。
近年来,东南亚多个自由贸易区或经济特区已被犯罪集团利用,成为电信诈骗、洗钱和非法博彩的温床。
诈骗模式全球扩散
目前在老挝、缅甸、柬埔寨及菲律宾的诈骗中心,常以“爱情骗局”为主:诈骗集团雇用人员冒充年轻貌美女性,通过社交媒体诱导受害者投资虚拟项目,从而骗取巨额资金。
UNODC今年4月的报告显示,拉丁美洲和非洲也已出现类似诈骗中心,显示该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扩散。
联合国警告风险升级
UNODC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副代表霍夫曼(Jeremy Douglas Hoffman)表示:“东帝汶目前出现的诈骗活动,在规模和性质上,与东南亚诈骗产业早期阶段非常相似,说明事态已发展到更严重的程度。”
他进一步警告,随着东帝汶将在10月正式加入东盟,区域互联互通水平将显著提升,诈骗集团可能利用这一契机扩大影响,带来新的跨国安全隐患。
东帝汶经济困境与治理挑战
东帝汶人口约130万,是全球最贫困国家之一,财政长期依赖石油收入。专家担忧,经济困境和治理薄弱可能使自由贸易区成为犯罪集团渗透的“跳板”,重演柬埔寨西港、缅北KK园区等地的混乱局面。
去年,菲律宾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扫荡诈骗中心,遣返数千名外籍工人。今年2月,中、泰、缅三国联合行动,解救上千人。但由于诈骗集团具有高度转移能力,相关中心仍在东南亚多个国家活跃。
联合国呼吁,各国应加强执法合作、信息共享及跨境司法协作,否则诈骗网络将进一步扩散,对东亚、南亚乃至全球安全带来严重威胁。
